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3篇
中国共产党   50篇
中国政治   71篇
政治理论   70篇
综合类   10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不仅被阐释为政治学著作和历史学著作,而且是马克思把唯物史观的一般规律具体化到政治哲学领域中的典范之作,特别是其对当时法国政治事件中“活生生的时事”的内涵和外在表现深入细致地剖析,是实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与社会现实之政治事件相统一的哲学著作。对这两个文献的阐释不仅需要从政治维度和历史维度上来把握,还需要从哲学维度上更深层次地把握其内涵。立足于唯物史观,马克思从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之关系层面分析政治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结构与外在表征相统一的“活生生的时事”,既展现出历史发展背后起决定作用的物质生活条件,又看到对历史具有加速或延迟作用的历史情势和偶然等诸多因素。因此,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与唯物辩证法在具体的政治实践领域中实现了双重统一,对进一步发展当代政治哲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Abstract

Historical materialism envisages law-like tendencies (‘scientific’ Marxism)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and, concurrently, a political praxis (‘active’ Marxism) requiring human intervention. These positions give rise to conflicting interpretations of Marxism: first to understand society, second to change it – to abolish economic exploitation. The twentieth century witnessed a shift in the locus of the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 to the economically dependent territories of the imperial powers. Socialist parties, when in power and adopting a Leninist political praxis, furthered modernisation and were successful in reducing economic exploitation. The paper addre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cientific and praxis components of Marxism in contemporary global capitalism. It considers post-Marxist interpretations of the changing class structure, the rise of identity politics and the evolving nature of capital. Forms of domination, oppression and discrimination (bureaucracy, patriarchy, racism, militarism and credentialism) give rise to their own distinctive forms of power relations. It is contended that they should not be equated with Marx’s crucial insight into the nature of economic exploitation. Many current Marxist (and ‘post-Marxist’) writers adopt a ‘scientific’ position emphasising the inherent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 The author claims that without appropriate political praxis, the resolution of such contradictions is unlikely to transcend capitalism.  相似文献   
3.
劳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斯密揭示了劳动是价值的源泉,但他仅仅视劳动为积累财富的手段,赞美能带来资本增殖的“生产性劳动”而贬低“非生产性劳动”;黑格尔继承了斯密的劳动观,并从哲学高度提出“劳动创造人”的全新命题,但他唯一承认的劳动只是抽象的精神劳动。马克思恩格斯扬弃了斯密和黑格尔的劳动概念,把劳动与人的本质、自由和解放联系起来,通过将劳动划分为一连串成对的范畴,揭示了劳动异化的轨迹及其实质,并指出对异化劳动的积极扬弃是通向人的自由的必然环节。马克思恩格斯的“劳动”概念为打破西方社会主流的“资本叙事”提供了思想资源,为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观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近代西方人权思想家对于人权为谁拥有、人为何拥有人权、谁来认可或保障人权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回答,而青年马克思在批判近代西方人权观的基础上用共产主义理论超越了近代西方人权理论。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研究地租理论时发现,广大的农产品的消费者购买农产品不是以价值量为基础,然后认为农产品的价格是由购买者的需要和支付能力决定。他研究地租理论首先从供给的角度出发,碰到理论逻辑矛盾后转向需求的角度。从供求双方的角度研究自然水资源价值的决定,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的对外开放理论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坚持和发展。邓小平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立足于当代世界局势和基本国情,提出了“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的科学论断;基于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历史教训的深刻总结,提出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科学认识;顺应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立足国情,在对外开放中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应当重申马克思已经实现的方法论超越。这是因为,一些论者按自己的解释框架“捏塑”马克思的方法论;亦或有在“捏塑”之后宣布对马克思的“超越”,其实是重回马克思已经超越了的旧方法论立场。本文以马克思对国家问题的观察为案例,通过对马克思思想历程的重温,厘清马克思逐个超越旧方法论立场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生成线索,消解对马克思方法论的种种“捏塑”,澄清在“捏塑”后声称超越马克思的各色方法论立场其实只是已被马克思超越了的旧方法论立场的重新翻版。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的文本解读.考察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诸要素,分析马克思主义社会关系理论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The following is a brief survey of Marx and Engels’ views on ecology,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ir relevance for 21th-century ecosocialism. While there are some serious limitations in the way both consider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there are powerful insights in their discussion of the destructive consequences of capitalist expansion for the environment—an expansion that generates a disastrous metabolic rift in the exchanges between human societies and nature. Some ecological Marxists distinguish between “first stage ecosocialists”—who believe that Marx analyses on ecological issues are too incomplete and dated to be of real relevance today—and “second stage ecosocialists,” who emphasize the contemporary method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Marx’s ecological critique of capitalism. This paper tries to argue for a third position (which probably could be accepted by several people of the two groups above): Marx and Engels’ discussion on ecological issues is incomplete and dated but despite these shortcomings it does have real relevance and methodological significance today.  相似文献   
10.
从马克思自由观的转变来考察其自由时间思想的形成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萌生时期、初步形成时期及成熟时期。在第一时期,马克思还未关注到自由时间,但他的自由观为后两个时期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第二时期,自由时间开始进入马克思的视野,自由时间思想初步形成;在第三时期,他系统地阐述了自由观,自由时间思想也逐渐成熟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